编者按:7月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5版丝路特刊刊发了 以“西安交通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单文华教授建议:构建丝绸之路学术带”为题的文章,就“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专访了西安交大法学院院长单文华教授,现全文转载如下。
西安交通大学“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单文华教授建议:
构建丝绸之路学术带
作为中国西部高等教育的排头兵,西安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于今年1月成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日前,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院长、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召集人单文华教授接受了本报专访,揭开了中心的“神秘面纱”。
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
问:西安交通大学创办“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的初衷是什么?
单文华:西安交大2006年成立了“丝绸之路国际法研究所”,致力于研究攸关丝路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国际法律问题。之所以聚焦“丝绸之路”,我们有三方面的考虑:一、丝绸之路是和平之路、发展之路,也是法治之路。我们创办的国际法研究所要彰显丝路精神,最终引领国际法发展的正确方向;二、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三、丝绸之路作为国际上最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对于其贸易投资法制、规则的研究较少,我们有义务加强研究,弥补空缺。
2008年,研究所更名为“丝绸之路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更加明确了以推动世界特别是丝路法治为己任的研究目标。2013年,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学校高度重视,经过统筹谋划,协同外交部、商务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并于今年1月正式揭牌。该中心以建成世界一流智库为目标,致力于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法律、政治、社会和文化层面合作与创新研究。年初,中心启动了“中国法与国际商法”法律硕士项目。借助于5月份刚刚成立的“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西安交大将与哈萨克斯坦国立欧亚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等丝路沿线著名的高等学府和其他世界领先学府开展实质性的教育合作,竭尽全力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培养精英人才和领军人才,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
建设世界一流智库
问:中心成立以来,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做了哪些事?
单文华:中心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以创新研究为主体,以高端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双翼。
我们与剑桥大学合作签署了“丝绸之路学者项目”,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合作创办了英文国际期刊《中国比较法学刊》,还创办了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特色外专项目“丝绸之路国际经济法高级国际研讨班和圆桌讨论会系列”。其中,与剑桥的合作已经持续了5年,送出了5名优秀学生学者,其中有的已经成为我校的“青年拔尖人才”。在牛津出版的学刊是国际比较法科学院支持出版的唯一学术期刊,已经出版了3年,在国际上已经产生良好反响,正在成为一条“中国法学学术对外交流的丝绸之路”。研讨班已经培训了3批国际经济法的优秀人才。
在协同创新研究方面,我们承接了国家教育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研究”的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这是教育部目前唯一的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项目,也是全国仅有的几个关于“一带一路”的重大课题之一。课题组协同国家商务部、陕西师范大学中亚所、厦门大学国际经济法研究所,以及国内外校内外法律、政治、经济、能源和文化等领域顶级专家,从区域治理、产业结构、投资贸易便利化和一体化、能源合作以及文化5个方面开展实质性研究。
近日,应能源宪章秘书处的邀请,我主持了作为中国加入能源宪章的可行性研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国法与能源宪章条约的兼容性研究报告”的研究工作,并就此做了大会报告。能源宪章体系的发展方向与我国“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不谋而合,我国与能源宪章合力,完全有望打造惠及全球的“丝绸之路能源带”。根据此项专题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已向国家能源局等有关部门递交了《中国加入能源宪章条约的成本收益分析》的政策研究报告,为我国签署《国际能源宪章》政治宣言提供了直接的学术支持。
协同沿线各国力量共建
问:“丝绸之路学术带”由西安交大首倡,如何理解这一构想?作为学者,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何建议和期望?
单文华:在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之际,我校同时举办了高端国际论坛,首次提出“丝绸之路学术带”这一学术概念。作为一所负责任的大学,西安交大牵头发起“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编织了丝路沿线国家的教育纽带;作为一个有前瞻性的协同创新中心,我们不仅要发挥自身的力量,更要将沿线各国的力量协同起来,构建“丝绸之路学术带”,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发展。
我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路径概括起来应该是三句话,即“政治法律搭台,经济文化唱戏,交通通信奠基”。
“政治法律搭台”,首先要努力凝聚沿线国家政治共识,缔造相关法律体制,尽快改进完善对外投资保护、贸易保护、通关便利化的法律规则,保障丝路建设中的投资者贸易商的安全与利益。我们要做到与别的国家贸易畅通,货币流通,百姓民心相通,这其中最强有力的纽带就是法律制度尤其是国际法律制度。所以丝路建设急需“立制”,确立相应的国际制度和体制机制的框架。其次是“经济文化唱戏”。经济必然是丝路建设的主要抓手,商业力量的驱动无疑应该是实质意义上的基本动力。同时,文化建设也要同步跟进,起到贯穿始终的作用。丝绸之路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我们的研究不仅着眼于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也将关注经济基础和文化交流,努力实现多层次多方面的一体化研究服务。丝路建设还有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就是确保“交通通信奠基”。协同中心准备结合校内外交通工程与管理学科的优势,开展铁路、公路、航空、管道、网络的互通互联方面的研究,为丝路经济建设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
西安交大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将以“世界视野、丝路重心、中国特色”为主旨,在创新研究、精英培养、决策咨询、专业服务、争端解决5个方面服务“一带一路”,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最优质的学术和教育支持。
附原文链接: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15-07/03/content_1583342.htm
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吴绍礼
编辑:力 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