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  English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 国际法所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 发布时间:2025/11/13 11:59:42 新闻来源: 本站 点击量:

2025年11月4日下午,国际法所党支部召开组织生活会,集体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本次会议由支部书记安婧同志主持,采取了线上加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议的发布,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国家的前进方向与行动纲领。也为一线教育工作者如何发挥专业优势,在人才培养方面实现更大作为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安婧同志领学过后,支部党员们纷纷就学习内容谈了自己的体会。

校长助理、法学院院长、文科资深教授单文华同志指出,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深刻认识到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的紧迫性。面向“十五五”,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将依托已建成的全国首个涉外法治“本—硕—博”贯通培养体系,深化国际法学科内涵建设。我们将以国家级平台和长江学者团队为支撑,加强“一带一路”法治保障、人工智能治理、海洋可持续发展等前沿领域研究,推动国际法理论创新与实务应用融合,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贡献交大智慧与法学力量。

法学院副院长李万强同志指出,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拓展国际循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与世界各国共享机遇、共同发展。西安交大法学院拥有国家级涉外法治研究基地(培育)、国家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培育)基地,我们应挺膺担当,以教育强国为己任,积极开展涉外法治研究,积极探索以实践为导向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模式,做好“十五五”规划,为国家的对外开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更大贡献。

金春阳同志谈到,“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参与的实际行动。作为一名教师,应为社会培养更多有担当、有创造力的人才,在今后教学中,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成果,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尽一份力。

张生同志谈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专章部署,强调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释放出中国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强烈信号。作为青年国际经济法学者,要立足“十五五”时期承前启后的历史方位,深入研究制度型开放背景下的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对接、数字贸易与数据跨境流动、海外利益保护等前沿议题,探讨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制度创新与规则贡献,以法治智慧助力高水平开放。

陈虹睿同志发言到,这几年我一直关注和研究涉外运营中企业合规建设等相关问题,尤其集中于企业“反制裁、反干预、反‘长臂管辖’”的应对。“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多个议题与此相关。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围绕“合规筑基,治理赋能”,加强调研,深入学习科技发展、企业监管方面的新理论,以“十五五”规划任务为指引,将加强涉外运营企业合规建设与改善政府治理能力尤其是涉外安全治理能力相关联,进行深入研究。

王玉苹同志谈到,四中全会精神应成为法学教育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应以全会精神为指导,扩大国际视野,培养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法治人才。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案例教学,培养学生从法律学习到法治信仰的升华能力。

安婧同志谈到“十五五”规划中涉及的科技自立自强、共同富裕、国家安全、绿色发展等重大任务,都需要坚实的法治保障。作为一名西安交大的青年教师,今后的工作中,要着力塑造学生的法治信仰与家国情怀,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优越性。要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中的真问题,围绕“十五五”规划中的法治需求,产出能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科研成果。要发扬“听党指挥跟党走”的“西迁精神”,积极参与地方法治建设、提供高质量决策建言,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十五五”规划目标的实现贡献交大力量。

王鹏同志分享说,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这为我们的科研、教学和社会服务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自觉将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有机贯通,探索法学领域做项目、育人才、出成果的三位一体、有机统一、协同推进。

谷婀娜同志分享说,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发展环境更加复杂,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作为国际法专业的一名教师,我将把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有机融入教学科研全过程。在科研方面,继续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于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国际经贸规则对接研究和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的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法治保障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在教学方面,引导学生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苟学珍同志谈到,面向“十五五”,强化法治的规范和保障功能,是“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从事经济法教学与研究的教师,结合正在紧锣密鼓制定的国家发展规划法,明确国家发展规划制定与实施的法治需求,思考如何提供高质量法治保障,既有助于着眼国家发展需求研究真问题,也有助于为实践教学寻找好素材。

冯雪同志谈到,当前我们的科研应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服务数字时代法治体系完善。法学研究也应主动融入科研范式变革,打破学科壁垒,探索科技与法律融合的新增长点,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交大方案。

刘桂强同志谈到,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的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等,为法学、国际法、对外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我们要深入学习把握其核心要义,把“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坚持人民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这些根本要求,体现在研究思路、方法路径、研究成果之中。

张紫薇同志分享说,通过对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我认识到必须进一步把国家战略需求同自身研究方向紧密结合。科研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与“以人民为中心”为导向,以更高站位理解科研工作的公共性与时代责任。

学生党员陆宇分享说,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在当前复杂变化的发展环境中,必须坚定拥护党的领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才能使自己的学习与科研不失焦,不偏航。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筑牢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

学生党员曹锐婕分享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涉海法治建设。通过学习四中全会公报和“十五五”规划建议,使我更加明确了党中央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具体要求,促使我进一步将学习与研究目标贴近党中央要求与国家战略需求,形成更有质量的学术研究成果。

学生党员王润讲到,认真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十五五”规划建议后,我深刻体会到,我们青年学子从事国际法研究不应仅停留在知识层面,更应承担起以学术服务国家、以法理支撑外交的时代责任。

学生党员冯昆谈到,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这为涉外法治工作指明方向。作为国际法专业的博士生,应为助力完善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建言献策。努力将专业所学转化为服务国家海外利益保护、推动全球治理变革的实际能力。

学生党员曹江琪谈到,我特别关注到“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对我国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的外部发展环境的科学研判。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如何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推动构建和维护公平公正、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际经济秩序,蕴藏着许多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思考、去寻求解决之道的课题。作为国际法专业的学生,未来我要在这些方面多下功夫,努力科研。

学生党员金艳、吴佳芮、谷杨怡文也分别从数字金融法律制度的有效实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角度分别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会议最后,安婧书记表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是支部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任务,请各位党员同志认真领会全会精神,并真正落实到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