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1983年生,法学博士,讲师
研究方向:刑法学;证据法学;信息安全的刑事法保护
教育经历:
2000年9月至2004年6月,武汉大学法学院,法学学士学位;
2004年9月至2006年6月,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硕士;
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博士;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德国波恩大学法学院刑法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生;
工作经历:
2014年7月至今,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讲师,博士后在站;
2011年10月至2014.7,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后;
2008年4月至2008年10月,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挂职,任公诉二处处长助理;
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北京市人民警察学院兼职教师;
2006年10月至2007年6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兼职编辑;
代表性论文:
1.“我国刑法中的禁止令如何才能令行禁止:兼论与社区矫正的衔接”,载《法学杂志》2013年第10期;(CSSCI)
2.“我国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概念”,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12年第7期;(CSSCI扩展版)
3.“法益论的发展源流及其启示”,载《法律科学》2011年第3期;(CSSCI)
4.“社会危害性理论的反思与改造”,载《法学评论》2011年第3期;(CSSCI)
5.“刑法法益之宪法之维:兼论我国刑事立法的方向”;载赵秉志、张军编:《刑法与宪法之协调发展》(2012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论文主要观点被检察日报、新浪网、凤凰网等转载;
6.“版权保护中的网络证据鉴定研究”,载何敏等著:《文化产业政策激励与法治保障》,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7.“刑事违法性理论研究——兼论与社会危害性的关系”,载贾宇主编:《刑事违法性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论行人不是交通肇事罪的主体”,载《湖南高等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5期。
9.“罪刑法定原则下的社会危害性理论”,载《广西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10.“身份犯之共同犯罪研究”,载贾宇主编:《刑事司法评论》(第一卷),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
课题:
1. 主持2015年陕西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电子数据在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犯罪中的审查与认定”。
2. 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7批面上资助项目:“侵害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犯罪的认定与电子数据的运用研究”。
3. 主持并完成2012年上海市民主法治建设课题:“骗取社会福利行为应以诈骗罪定罪量刑”、“中介贿赂犯罪及其罪刑配置研究”;
4. 主持并完成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1批面上资助项目:“鉴定证据制度研究:以鉴定证据的科学性保证为进路”;
所获荣誉、奖励:
1. 博士学位论文:”我国刑法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研究”,获中国政法大学2010届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 2012年上海市民主法治建设课题”骗取社会福利行为应以诈骗罪定罪处罚”获理论研究类入围奖;
3. 2009年获得德国赛德尔基金会奖学金资助,赴德留学2年。
联系方式:
Email:suqing2014@mail.xjtu.edu.cn